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发展观和发展范式的深刻革命。这一新发展范式不仅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原则性要求新时代,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面临一系列新的原则性要求。一是面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三峡移民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课题组与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探求用好红色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陈家坝街道小桔灯移民生态文旅小镇等地,了解了大周镇五土村移民生产生活、甘宁镇三峡淹没区文物搬迁复建利用、福建小学特色办学等情况,深入调查了万州区赓续三峡移民精神,弘扬红色文...
本报讯 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2024年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第一场在京举行,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研究员周辉作题为“人工智能立法:美欧实践与中国方案”的学术报告。 周辉主要围绕当前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美国与欧盟的人工智能立法现状、我国《人工智能示范法》的内容及意义等方面作学术报告。他介绍,大数据、算力(GPU芯片)、算法...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此后,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稳步迈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取得里程碑式进步,中国创造的力量日益彰显,突出表现为要素禀赋结构实现新跃迁、关键前沿技术研发获得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跃...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来自国际国内新的困难挑战,如何从战略上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机遇就尤为重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加剧,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人类社会正经历工业革命以来最为深刻的发展范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学习追赶发达国家,创造了四十多年经济增长奇迹。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则为中国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中国有望通过深化改革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的巨...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3~202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2023~202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即“旅游绿皮书”No.22),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第22本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全书围绕“旅游业的转型与创新”这一主题,通过2篇总报告和22篇专题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积极稳妥”体现了推进“双碳”工作的总基调,意味着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把稳工作节奏,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把碳达峰...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每座城市都渴望自己有个好口碑。于是乎,我们看到各种城市口号、广告语满天飞。那么,成功的城市口碑是怎样炼成的?丁真带火了故乡理塘,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走红,长沙的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贵州榕江县“村BA”……“淄博烧烤”更是创下网红城市流量奇迹。最近,哈尔滨也冲上热搜,把“东北老大哥”气质拿捏得妥妥帖帖,令网友直呼“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就差把黑龙从江里请出来了”!突如其来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以更加有...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指明了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而宜居、韧性、智慧正是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特征。 一、中国城市更新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提升”新阶段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城市更新”一词。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